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62.木星居民对智慧的定义是:良善、公正地思考生活中发生的一切事。他们从小就从父母那里吸收这种智慧;这智慧接连传给后代,并因他们对智慧的爱而增长,因为等他们成为父母时,这爱也会增长。他们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有关我们世界所拥有的科学知识的任何事,并称这些为幽暗,把它们比作遮蔽太阳的乌云。他们之所以对科学知识形成这种观念,是因为我们地球的一些灵人向他们吹嘘科学所带来的智慧。
从我们地球来的如此吹嘘的灵人是那些将智慧视为纯粹记忆的人,例如:各种语言,尤其希伯来语、希腊语和拉丁语的知识,文献所记载那些事的知识,以及评论、实验数据、专业术语,尤其哲学术语的知识,诸如此类。他们没有将这类知识用作获得智慧的手段,反而将智慧置于这类知识本身。这种人因没有将他们的知识用作发展自己的理性能力、获得智慧的手段,故在来世,他们只有极少、有限的觉知能力。事实上,他们只能识别专业术语,并出于术语争论;对那些看不到其它事物的人来说,这类事物就像灰尘或乌云,遮蔽了理性视线(参看38节)。那些以这种学问为骄傲的人所拥有的觉知更少,而那些以科学知识为手段来破坏和毁灭属于教会和信仰的事物之人则完全摧毁了他们的理性能力,以致他们像猫头鹰那样在黑暗中将虚假看作真理,将邪恶看作良善。
与这类灵人的交谈使得木星灵得出这样的结论:科学知识会造成模糊和盲目。但他们被告知,在我们地球,科学知识是打开理性视觉的手段,这种视觉依赖于天堂之光。但由于诸如属于纯属世和感官生命的那类事物占据主导地位,故这些科学知识对我们地球人来说,反而沦为变得疯狂的手段,也就是说,变成赞成自然而非神,赞成世界而非天堂的证据。
他们还被告知,科学知识本身是属灵的财富,拥有科学知识的人就像那些拥有世俗财富的人;因为这些知识既是为自己、自己的邻舍和国家提供服务的手段,也是作恶的手段。此外,它们好比衣服,既有用,也具有装饰性;对那些想唯独因它们而得荣耀的人来说,还是一种骄傲的资本。木星灵完全明白这些事,但感到惊讶的是,他们作为世人生活时,就已停在手段上,偏爱通向智慧的事物胜过智慧本身,却没有发现,将心智沉浸于这类事物,而不是将它提升至它们之上,就会使心智陷入幽暗,把它弄瞎。
9780.“叫他们把那橄榄油拿来给你”表仁与信的良善。这从“橄榄油”的含义清楚可知,“橄榄油”是指属天之爱的良善(参看886节),但在此是指属灵之爱的良善,也就是对邻之仁的良善和信之良善。“橄榄油”在此之所以表示信与信的良善,是因为这油是用来点灯的,也就是用于灯台,而“灯台”表示属灵天堂(9548节),地上的属灵天堂就是属灵教会。在圣言中,“油”和“橄榄油”表示属天良善和属灵良善;在论述属天国度或属天教会的地方表示属天良善,在论述属灵国度或属灵教会的地方表示属灵良善。这些国度或教会通过它们的良善来区分。属天国度或属天教会的良善是对主之爱的良善和相爱的良善;属灵国度或属灵教会的良善是对邻之仁的良善和信之良善(9741节)。这些良善和源于它们的真理是整部圣言论述的主题,因为圣言完全由关于良善的教义构成,因为它完全由关于爱主爱邻的教义构成(参看马太福音22:35-40);一切良善都是爱的属性,包括信之良善,因为这良善是从爱之良善产生的,没有它就不存在。
由于圣言由关于良善的教义构成,所以人们若要理解圣言,就必须知道何为良善。但是,没有人知道何为良善,除非他照圣言过一种良善的生活。因为当有人照圣言过一种良善生活时,主就将良善注入那人的生命。然后此人就会觉察并感受到那良善,由此明白它的性质。否则,它不会显现,因为它没有被觉察到。由此可见,那些只是知道包含在圣言中的东西,说服自己相信它们都是真的,然而却不行出来的人处于哪种状态。他们没有真正意识到良善,因而也没有真正意识到真理,因为从良善才能知道真理,没有良善的真理永远不会存在,只不过是毫无生命的记忆知识而已,这些知识在来世都会消亡的。
“油”和“橄榄油”表示良善,这一点从圣言中提到它们的经文明显看出来,如撒迦利亚书:
我看见了一个金灯台,旁边有两棵橄榄树,一棵在灯盏的右边,一棵在灯盏的左边。这是两位油之子,站在全地之主的旁边。(撒迦利亚书4:2, 3, 14)
“两棵橄榄树”和“两位油之子”是指在祂右边的对主之爱的良善和在祂左边的对邻之仁的良善。类似的话出现在启示录:
两个见证人说预言一千二百六十天。这二人就是那两棵橄榄树,两个灯台,站在大地之神面前的。(启示录11:3, 4)
“两棵橄榄树和两个灯台”是指这两种良善,它们因来自主,故被称为“两个见证人”。
又:
我听见在四活物中间有声音说,油和酒不可糟蹋。(启示录6:6)
“油”表示爱与仁之良善,“酒”表示信之良善与真理。以赛亚书:
我要在旷野种上香柏树、皂荚树、番石榴树和橄榄树。(以赛亚书41:19)
耶利米书:
他们要来到锡安的高处歌唱,又流归耶和华的美善,就是小麦、新酒和油。(耶利米书31:12)
约珥书:
田荒凉,地悲哀,因为五谷毁坏,新酒干竭,油也缺乏。(约珥书1:10)
同一先知书:
禾场必满了洁净的五谷,榨池必有新酒和油盈溢。(约珥书2:24)
申命记:
我必按季节降雨在你们的地上,使你们可以收藏五谷、新酒和油。(申命记11:14)
这节经文论及“五谷、新酒和油”,但是,凡认真思考这个问题的人都能看出所指的不是这些东西。圣言因是神性,故是属灵的,不是世俗的,所以经上不会说与地上的五谷、新酒、油有关的话,它们都是作为食物的形式而服务于肉体的,不过也是在服务灵魂的前提下。因为在圣言中,一切食物都表示天上的食物,圣餐中的饼和酒就是这样。至于此处所引用经文中的“五谷”和“新酒”表示什么,可参看前文(3580, 5295, 5410, 5959节);由此明显可知“油”表示什么。
这同样适用于主在世时所说的一切话,如祂论到撒马利亚人说,他来到那个被强盗打伤的人身边,给他包扎伤口,倒上油和酒(路加福音10:33, 34)。此处不是指油和洒,而是指爱与仁之良善,“油”是指爱之良善,“酒”是指仁与信之良善;因为所论述的主题是邻舍,因而是对他的仁爱。至于“酒”也具有这种含义,可参看前文(6377节)。
这同样适用于主论及十个童女的话,其中五个拿着灯,却没有油,五个拿着灯,也有油,后面五个被允许进入天堂,而前面五个被拒绝了(马太福音25:3, 4等);“灯里的油”是指在信之真理里面的爱与仁之良善;“有灯无油的童女”是指那些听到并阅读圣言,说他们相信,然而却没有因此做任何善事的人,即便行了任何良善,他们也不是出于爱良善或真理,而是出于爱自己爱世界而行的。
由于“油”表示仁之良善,所以病人也用油来抹,并得医治,如经上说到主的门徒,他们出去,赶出许多鬼,用油抹了许多病人,治好他们(马可福音6:13)。诗篇:
你要用油滋润我的头,我的杯必满溢。(诗篇23:5)
“用油滋润头”表示赋予天上的良善。摩西五经:
耶和华使百姓得吃田间的土产;又使他们从磐石中咂蜜,从坚石中吸油。(申命记32:13)
这论及古教会;“从坚石中吸油”表示通过信之真理而充满良善。
哈巴谷书:
无花果树必不发芽,葡萄树上无出产;橄榄树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粮食。(哈巴谷书3:17)
此处不是指无花果树、葡萄树、橄榄树,以及田地,而是指它们所对应的天上事物,或说天上的食物资源;凡承认圣言论述诸如属于天堂和教会,因而属于灵魂的那类事物的人,自己就能认识到这一点。但那些只思想世俗、尘世和肉体事物的人看不见内在事物,甚至不想看见它们,因为他们对自己说,什么是属灵事物?什么是属天事物?因而说,什么是天上的食物资源?当被告知,这些就是属于聪明和智慧的那类事物时,他们的确会知道,但不想知道它们属于信和爱。他们不想知道,是因为他们不让这类事物进入他们的生命,因而不会走得太远,以至于获得在天上的真理和良善里面的聪明和智慧。
以西结书:
我用水洗你,洗净你身上的血,又用油抹你。我给你穿上刺绣的衣服。你的衣服是细麻布、丝绸和绣花的手工做的。吃的是细面、蜂蜜并油。又拿你的绣花衣服盖在偶像上,并将我的膏油和香料摆在它们面前。(以西结书16:9, 10, 13, 18)
谁看不出,在这段经文中,所指的不是用绣花手工、细麻和丝绸做的衣服,也不是指油、蜜或细面,而是指属于天堂和教会的神性事物?因为所论述的主题是耶路撒冷,而耶路撒冷是指教会;因此,所提到这几样事物是指诸如与教会有关的那类事物。显然,每个细节都表示关于教会的某种具体事物;因为圣言,也就是神性里面没有一个词是没有意义的。耶路撒冷表示教会(参看3654节),至于“绣花的手工”表示什么,可参看前文(9688节),“细麻”(5319, 9469节);“细面”(2177节);“蜜”(5620, 6857节);“用水洗”(3147, 5954e, 9088节);“洗净血”(4735, 9127节)。
何西阿书:
以法莲吃风;他们与亚述立约,把油送下埃及。(何西阿书12:1)
这些话完全无法理解,除非人知道“以法莲”、“亚述”和“埃及”都表示什么;它们描述了教会成员的理解力,这理解力已经因基于记忆知识的推理而被败坏了;因为“以法莲”是指这种理解力(3969, 5354, 6222, 6238, 6267节);“亚述”是指推理(1186节);“埃及”是指记忆知识(9391节)。因此,“把油送下埃及”表示以这种方式玷污教会的良善。
主经常上橄榄山(路加福音21:37; 22:39),这是因为“油”和“橄榄”表示爱之良善,“山”也是(6435, 8758节)。原因在于,当主在世时,关于祂的一切都是天堂的代表;整个天堂通过它们而与主联结;因此,凡祂所行的和凡祂所说的都是神性,是天上的,最末和最低事物则是代表。橄榄山代表爱与仁之良善方面的天堂;这一点也清楚可见于撒迦利亚书:
耶和华必出去与那些民族争战。那日,祂的脚必站在耶路撒冷面前的橄榄山上。这橄榄山必分裂,山的一半向东倾斜,一半向海倾斜,成为极大的山谷;山的一半向北挪移,一半向南挪移。(撒迦利亚书14:3-4)
此处论述的主题是主和祂的降临;“橄榄山”表示爱与仁之良善,因而表示教会,因为这些良善构成教会。教会将离开犹太民族,在外邦民族当中建立,这一事实由“这山必向东、向海、向北、向南分裂”来表示。主在路加福音中的话也有类似含义:
你们自己却要被赶到外面;从东、从西、从北、从南将有人来,在神的国里坐席。(路加福音13:28, 29)
就整体意义而言,“耶和华必出去与那些民族争战”、“祂的脚必站在耶路撒冷面前的橄榄山上”表示主将出于神性之爱而与地狱争战;因为“那些民族”表示来自地狱的邪恶(1868, 6306节),祂的脚要站的“橄榄山”表示神性之爱。
7778.“凡在埃及地头生的都必死”表那时与仁分离之信的诅咒。这从“死”和“头生的”的含义清楚可知:“死”是指诅咒(参看5407, 6119节);“头生的”是指教会的信,仁经由这信而来(352, 2435, 6344, 7035节)。但“埃及地头生的”是指无仁之信,如前所述(7766节)。
至于无仁之信,还有更多要说的。无仁之信并非信,只是关于诸如构成信的那类事物的记忆知识。因为信之真理视仁为其最终目的,后来则从作为其最初目的的仁发出。由此明显可知,构成信的事物并不存在于那些没有仁的人身上;然而,众所周知,他们的确拥有信之真理的记忆知识。他们将这种记忆知识称为信。当信之真理和良善的记忆知识被他们用来支持虚假和邪恶时,他们就不再拥有信之真理和良善,因为这些真理和良善同意它们所服务的虚假和邪恶。事实上,这时,它们所支持的真正虚假和邪恶在它们里面可以看到。
那些构成正信的事物向上看天堂和主;而那些构成与仁分离之信的事物则向下看,当它们支持邪恶和虚假时,则朝地狱观看。由此也明显可知,与仁分离之信并非信。由此可见,与仁分离之信的诅咒表示什么,即:这是信之被歪曲的真理和被玷污的良善的诅咒。因为当真理被歪曲时,它就不再是真理,而是虚假;当良善被玷污时,它就不再是良善,而是邪恶;信本身不再是由真理和良善构成,而是由虚假和邪恶构成的信,无论它外表看上去、听上去是什么样。此外,这是一个奥秘,每个人的信之品质都取决于他生活的品质。因此,如果他的生活是受诅咒的,那么他的信也是受诅咒的;因为当生活是邪恶的生活时,它就是虚假的信。事实的确如此,这一点在世上并不明显,但在来世是显而易见的。当那里的恶人被剥夺真理和良善的记忆知识时,隐藏在他们里面的虚假就从邪恶中露出来。
一些恶人有一种信之真理是真理的信念;这种信念也被视为信。但它并不是信,因为它是由这个目的产生的,即:它可以作为获取利益、要职、名声的手段而进行服务。只要这些真理作为达到目的的手段而进行服务,它们被爱就是为了邪恶的意图。但当不再以这种方式进行服务时,它们就被遗弃,甚至被视为虚假。“说服性信仰”(persuasive faith)这个术语就用来描述这种信念,它也是主在马太福音中的话所表示的:
当那日,必有许多人对我说,主啊,主啊,我们不是奉你的名说预言,奉你的名赶鬼,奉你的名行许多异能吗?我必向他们声明,我从来不认识你们,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马太福音7:22-23)
这种信也由五个愚拙的童女所拿的“没有油的灯”来表示,她们也说:“主啊,主啊,给我们开门。祂却回答说,我实在告诉你们,我不认识你们”(马太福音25:11-12);“灯”表示信之真理,“油”表示仁之良善;因此,“没有油的灯”表示没有仁之良善的信之真理。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